10月17日,湖北美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叶佑天应邀做客我院学术讲坛,在艺术楼A230 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“水何以成诗?AI时代的艺术创作突围之道”的讲座,讲座由人文与艺术学院院长万芬芬主持,10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。
讲座中,叶佑天教授结合自己大量的作品,以中国传统“柔性表达”哲学为理论根基,借“水”的“柔弱胜刚强”“无为而无不为”隐喻,拆解艺术突围的可行路径。深入剖析AI时代艺术创作的五大关键命题:以“人工干预”破解AI算法导致的文化符号扁平化,用传统“留白”智慧消解数字技术“视觉轰炸”,将线条韵律、意境营造等传统“柔性”基因转化为数字语言,以“慢”“静”“深”的节奏对抗碎片化焦虑,凭文化内涵赋予作品持久生命力。他指出AI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并非简单的“替代”,而是推动行业从“技术辅助创作”向“生态重构”的深层演进。在这场变革中,技术是效率工具,而人类的审美判断、文化理解与落地智慧,仍是定义设计价值的核心所在。
讲座尾声,叶教授同与会师生亲切交流,他勉励师生:面对 AI 时代的机遇与挑战,既要持续夯实专业功底,更要坚持艺术创作的初心与方向。(文 朱世龙/图 王万宝)



